蒲英子 发表于 2016-3-18 09:07:01

(不是游记)儿时春城旧时花

(不是游记)儿时春城旧时花


(之一)


老昆明城的格局据说是按照一只蜈蚣的形状布局的:尾巴在五华山上,脑袋在东寺街,东寺街上的东西双塔就是蜈蚣的触角,身子是正义路,两旁的横街是蜈蚣的多足。和正义路平行的是护国路,蔡锷讨袁的“护国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北上的。连接护国路和正义路的是威远街,全昆明最大的菜街(gai)子,每天天刚亮这条街就喧闹起来,近郊的农民纷纷涌到这里售卖各种各样的农产品,这条二、三百多米长的菜市场从早到晚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的。


蔬菜有刚采摘的饱满的蚕豆,卖豆子的用一个红色的塑料兜装着剥出来的碧绿豆瓣,外婆说最上等的翡翠就要像刚剥出来的蚕豆米一样绿,放在水里能把整盆水都染绿了。这样新鲜的豆米用来炒奶白色的乳饼叫“青蛙跳石板”,炒蒜薹叫“青蛙抱玉柱”,加上彤红的宣威火腿,青白红才是好看。还有细长的韭菜花,掐成寸长的段儿炒里脊丝,带得嫩滑的肉丝儿别有一番清甜。昆明出产一种很特别的皱皮辣子,大概只有大指头般长短,浑身皱皱巴巴、凹凸不平,用它来炒豆豉油渣最是下饭。一把一把的豌豆尖两片叶子夹着蜷曲的须,好像蝴蝶一样的轻盈,吃面条米线的时候用开水冒一下,放在面头,不仅好看,还清香脱俗。


比起新鲜的蔬菜我更爱咸菜,一想到就满口生津。云南人的咸菜真是琳琅满目。腐乳云南叫卤腐。路南卤腐、七甸卤腐、文山的臭豆腐卤腐都是名产。除了干腌的,还有油泡的油卤腐,菜叶子包的菜叶卤腐,卖的人用一个竹篮子装着,上面盖着一层纱布,揭起一角,用筷子一块块儿夹出来卖。外表红彤彤的辣子面,夹开了里面象玉石一样润泽细腻,老太太们喜欢用手指刮一层,放进瘪嘴里抿上一抿。除了卤腐常见的咸菜是茄子鲊,茄子切成丝儿晒干了加入辣椒、米面炒了之后再腌制。一个阿姨曾送过我萝卜丝儿鲊,浓香扑鼻,原来萝卜丝儿是用熬出来的骨头汤拌过再蒸的,倒用了不少肉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曲靖名产的韭菜花是用苤蓝丝做的,有一年,年货街上一打开坛子,整条街上都是香味儿,人们闻香而至,挤来挤去好容易才买到,金澄澄、脆生生,之后再也没有见过那么好的。鹤庆还出产一种用猪大肠、排骨做的咸菜叫猪肝鲊,又臭又咸又香,蒸上一碗臭豆腐,米饭遭殃。


咸菜之外便是菌子。青头菌、牛肝菌、奶浆菌、铜炉菌、鸡枞菌、干巴菌等等不一而足。干巴菌可以卖到上百块钱一两,跟吃金子差不多。菌子当造的时节外婆总是选着黄昏的时候去买,因为菌子不能过夜,卖的人又急着回家,所以能便宜不少。她用南瓜叶捧着一堆回来,拿小牙刷慢慢刷干净菌褶里的泥沙,片成片,加上肉丝一烩,鲜美异常。


端仕街口有一家小吃店,专卖小锅米线和卤饵丝。一排灶上有六个灶眼,上面放着好像马勺一样的“小锅”,个头儿却比马勺大多了。柄是直的,在小锅里舀进一大勺高汤,加各种调料,鲜肉,酸腌菜、韭菜,倒进米线,二三分钟就得,滚烫鲜美,不输过桥米线。卤饵丝重油,而且一定要用拓东路酱菜厂出的甜酱油,甜酱油似乎是昆明独有,浓稠发甜;饵丝软而有劲,以腾冲的最好。这间煮品点早就拆掉了,今年丹从美国回来,我们一直找到原来武成路后面的一个坡坡上,才找到搬迁过来的老店,丹都这么大了还是和小时候一样不会把米线和其他作料拌在一起。


象眼街口早上总有一个胖女人卖烧饵块,把圆形的饵块放在炭火上烤,烤得两边泡起来了,用一根宽竹片在炭炉子旁边的大酱钵钵里挑一坨酱抹上,对折,就是“一套”。酱是用芝麻酱或者花生酱做底料,加入芝麻、酱油、辣椒油调制而成,最好能再包上一根炸了又炸的老油条,咬一口,饵块软熟,油条香脆,酱的五味俱全,最是让在外地和外国的昆明人魂牵梦绕。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早上端着那个坑坑洼洼的铝盆去排队买来当早点,那会儿好像是2毛钱一套。


我上大学的年代威远街就整个拆掉了,修了一个三层的菜市场。可是昆明人并不买账,不喜欢爬又陡又滑的楼梯去买菜,据说现在又改了一个大棚,恢复平地买卖。站在改成步行街的正义路上,看着一条笔直的水泥大道,疑惑威远街怎么那么短?那会儿跟着外婆买菜从这头走到那头怎么都要2、3个小时,那种喧嚷热闹、那种应接不暇,那种讨价还价,那种深一脚浅一脚,甚至那种不期而遇的街市怪味,还有不时牵着我的那只粗糙的手,全是生活真正的趣味,全是经历过的人这辈子都走不出的记忆。


昨天打电话时问妈妈:“你们在哪儿买菜啊?”妈妈说:“就去南屏街的家乐福啊。”


哎!又是家乐福!




(之二)


从护国路转进威远街几十米,有一个小的十字路口,左边是花木葱茏的南昌街,右边是曲折幽深的青龙巷,外公被扫地出门以后就住在青龙巷121号院。


这是一个三合院,破旧的大木门,通常只开大门上的那个小门供人出入,象我爸爸这样高大的人必须弯腰低头才能进去。进了小门左边是一个公用的水龙头,家家户户都在这里等着提水,外婆有一个小的马口铁桶,我们小时候就用它来提水,几个孩子轮流去。前院种的好花草,几乎将人家的窗户掩盖。


院子每个院落都分上下两层,精雕细刻的门窗花样,大方红砂石铺地,用青条石码沿儿,下面的流水沟。顺着前院右边黑乎乎的

不然 发表于 2016-3-18 09:08:56

您家外婆似乎很有故事,似乎可以有一部"往事并不如烟"~~
从汪曾祺的书里看到过老昆明,并勾起了对"牛肝菌""的念想
小时候家里养的热带鱼最多的就是孔雀和红绿灯---红绿灯这名好久没听人说过了:D:D

学尔常习之 发表于 2016-3-18 09:13:17


文笔不错,从题目上就挺吸引眼球的,家乐福是巧合吗?拜读了 :)

清汤挂面 发表于 2016-3-18 09:13:43

这篇看上去比较温馨

一片云 发表于 2016-3-18 09:14:35

现在想起小时候总是别有一番滋味.

110renwei 发表于 2016-3-18 09:21:10


难得啊,能读到如此细腻笔触,边阅边在脑海中浮想联翩,随着思绪一一动起来,昆明竟是如此迷人!难道是工作得已麻木--就在正义路上班竟无感觉?

简单 发表于 2016-3-18 09:21:36


童年记忆。

忘言居 发表于 2016-3-18 09:21:48


每到节日的正义路 一定熙熙攘攘
附近的景星街光华街 都是昆明人最喜欢留连的地方
只是再怎么看 都觉得 那些低矮晦暗的老房 在围困中越来越郁郁寡欢
胜利堂的拥抱 在一顶明晃晃的官帽下 黯然失色
曾经倔傲的顺城街 也已经一败涂地
明媚的翠湖 是老年人的天堂 众荷喧哗
更多的人往更远的地方圈地 尘埃未定
越来越多的记忆 消失在反反复复开膛破肚的修整中
也许 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是这样过来的?
留下一些 丧失一些
呵 我似是而非的驻地

蒲英子 发表于 2016-3-18 09:43:48

(答谢诸位,奉送)云腿月饼

远游回来,母亲说:“给你带来的火腿月饼放在冰箱里,记得拿回去吃。”他们抵穗已大半个月,那几个火腿月饼居然还给我留着。

月饼名列我极厌恶的传统食品之首,然后是粽子和汤圆。粤府之月饼尤其恶劣,永世都是莲蓉加上蛋黄,莲蓉甜软,蛋黄咸硬,凑合在一起就为了切开之后饼中有一如满月的蛋黄横截面,何其敝陋。外省人偶尝能觉新鲜,年复一年就要不顾而走。北京的月饼更是被人嘲笑的经典食品。北地苦寒,舍不得用油,一切所谓点心要不了几天就发干发硬,能坏齿崩牙。有一相声说月饼掉在马路上,被车一碾就嵌进马路,百般设法皆不能起,最后用江米条撬出。月饼坚硬胜于路面,江米条刚劲等于钢筋,可怜了老北京们的那些牙。想着逢年过节就提着这些铁骨铮铮的点心走亲访友,难怪一个点心匣子送出去又能转回来——知己知彼,无福消受吧!所以稻香村的南式点心在北京颇有市场,大约跟重油不无关系。重油的点心可以保持酥松,能让吃得人感觉的肥美的油香,日久发糇也是油味儿,对于劳苦大众依然可做心理安慰。南式点心向来标榜以苏州为正宗,但我吃过的苏州点心一味死甜,虾子咸鲞倒是佐粥的无上妙品,但已出了点心属小菜了。贾珍对贾母说:“月饼是新来的一个专做点心的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贾府籍贯金陵,这个点心厨子难说就是苏州人,不知苏州月饼怎样?

唯独对昆明的月饼尚有好感,且仅限云腿一种。一爱饼中云腿。云腿出宣威,世人知金华火腿者多,知宣威火腿者少。孙中山曾为之题字“饮和食德”,自有过人之处。汪曾祺专门以云腿入画,可见印象的美好。大姨家的春饼必备云腿细丝,白如玉,红似火,伴以绿豆芽、黄瓜丝,卷在荷叶薄饼里,肥肉膏腴,瘦肉浓香,风味独绝。以火腿入馅儿,也就奠定了月饼咸香的口味。再爱没有花纹的外壳。吉庆祥的火腿月饼又叫“火腿坨”。方言常说“一坨泥巴”,云腿月饼确实像泥巴,圆圆的一坨,外皮烤得微褐带黑色,没有任何装饰,最多在顶上点一个红点,跟广式月饼繁缛的花纹截然相反。外相简陋,口感却好,酥松中带有烘烤出来的香气,用刀切开里面仿佛一个穹顶洞窟,火腿粒杂列纷呈,有如进宝山的欣喜。三爱那张纸。比起那些包装得光怪陆离的月饼,这层简简单单、油花花的包装纸格外亲切,花钱是买来吃的,而不是买来扔的。滇式月饼还有黑嫦娥的麻仁、绿嫦娥的五仁,以及白嫦娥的水晶大肥肉。母亲就喜欢麻仁,我倒吃不出什么好来——大概是因为“肉食者鄙人也。”

过去昆明金碧路和护国路交界处有个冠生园,专做广式点心如萨其马之类,颇有名气。这个招牌在北京上海都有,广州反倒没有。前几年南京冠生园被披露用陈年的馅料儿做月饼而轰然倒闭了,不知有否连累了其它城市的冠生园。昆明的也不知道还在不在,所幸直到今天昆明几个糕点厂制作的云腿月饼都一直的低外貌高水准,没有沾染华而不实的习气。

一坨月饼放进微波炉烤上3分钟,满室生香,口舌生津,食指大动,不亦快哉!

木木人 发表于 2016-3-18 09:46:23

小区附近有家“滇川园”菜馆,开了两年多了,因为仅一路之隔,常举家光顾。那里的米线好像不怎么样,汽锅鸡也很一般,最爱的也恰是云腿牛肝菌。云腿的色泽没有楼主描述的那么细腻诱人,味道却跟那菌相得益彰,再杂以青椒、蒜瓣,看相和营养十分到位。

细细回味,云腿竟有些与湘鄂腊肉相似。估计喜欢的理由多是跟水土渊源有关吧。

学尔常习之 发表于 2016-3-18 09:47:15

呵呵....云腿月饼的点缀着实让这一贴子大跌品位,而且把各地损得不轻 :i儿行千里母担忧,知子莫过母也.......不再多言了。是否可改动几字,变变人物,说错误怪

天石 发表于 2016-3-18 10:02:38


这两篇便象老年人所写的了,楼主语言上的张力真是太大了. :ns
昆明?去过,有些诱惑,但那味却说不出来......,想着自己年岁大了找个气候好的地儿养老去,昆明不知合适否?

清汤挂面 发表于 2016-3-18 10:03:19


有梁实秋的风范

碎萍 发表于 2016-3-18 10:04:22


呵呵,挺好的!云腿月饼也是我唯一有点兴趣吃的月饼,改天也试试放进微波炉~~~~~

lll 发表于 2016-3-18 10:06:14

重油的点心可以保持酥松,能让吃得人感觉的肥美的油香,日久发糇也是油味儿,对诶涂啻笾谝廊豢勺鲂睦戆参俊D鲜降阈南蚶幢臧褚运罩菸冢页怨乃罩莸阈囊晃端捞穑鹤酉迢叩故亲糁嗟奈奚厦钇罚殉隽说阈氖粜〔肆恕<终涠约帜杆担骸霸卤切吕吹囊桓鲎ㄗ龅阈牡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
——这点心怎么了?

zien 发表于 2016-3-18 10:19:52


对于昆明,没有直接的印象,对于这些也就没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不过将心比心,也能体会

小谦 发表于 2016-3-18 10:20:54

楼主和昆明还有这样的渊源?! [:Ve78]
我小时候就是在威远街和庆云街之间的大柳树巷度过的,对什么护国路、南屏街、南强街耳熟能详。每天早上7点就到象眼街打牛奶啊!可惜现在正义路一带改造得面目全非,庆云街一带的老房子全部都推没了,景星街也改得目不忍睹!
你文中的南昌街应为南强街吧?
看了你这篇文章我太有感触了,我的童年就是在威远街一带度过的,当时我奶奶的房子是鹤立鸡群,周围都是平房,现在是鸡立鹤群,周围的高楼把我奶奶的房子全围起来了,太阳都很难看到。

一片云 发表于 2016-3-18 10:21:22

去年中秋一个人吃了不下二十个月饼,甜的.不感觉难吃.传统食品都比较喜爱.

小谦 发表于 2016-3-18 10:21:50

“那会儿跟着外婆买菜从这头走到那头怎么都要2、3个小时”真是实情啊!
那是跟着奶奶在威远街买菜,奶奶还会带我到威远街靠青年路的那头,那边有个烧腊点,广州人开的,奶奶还要用广州话和他聊上一阵,买上一点烧腊。但回来的路上却和我说“其实他做的烧腊并不怎么好,只是照顾一下我的口味,顺便说说广州话。”

至尊宝1 发表于 2016-3-18 10:22:23

老家就在艺术剧院哪儿~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奄黄瓜~泡犁~还有泡萝卜节都是小时候爱吃滴~现在很少见了~

昆明~~~~有半个月没去了~

老k 发表于 2016-3-18 10:24:50


文字漂亮!写的这些是过去时还是现在时?还能看到吗?

碎萍 发表于 2016-3-18 10:35:46


看小谦的回帖也知道,这个基本上是小时候的印象了~~~~ :)

游舞 发表于 2016-3-18 10:38:14

老k 发表于 2016-3-18 10:24
文字漂亮!写的这些是过去时还是现在时?还能看到吗?

看的看不到了
吃的吃得到

迷雾 发表于 2016-3-18 10:43:08


先顶,过后慢慢来看 :ns

渡口人家 发表于 2016-3-18 10:48:58


蒲英子的文章很吸引人遗憾的是缺少图片说明但愿以后能够使人一目了然为将来旅游做好准备。

游舞 发表于 2016-3-18 11:02:12

天!
一直让我抬脖仰视的连帽子都要掉在沟沟头的蒲英子,
这时候竟是活脱脱站在我的对面的,仿佛就是儿时的玩伴!

长春路威远街三市街,一路逛一路用冰棒棍戳的腌萝卜腌黄瓜
从翠湖宾馆翻栏杆跳进那片大草皮上疯


我和你应该是同时期经历昆明的,你离开昆明有一段了吧,我一直住在昆明,心中昆明的滋味却是一摸一样的

这篇!很爱很销魂
爱生活爱昆明

不是游记,是那时花开的芬芳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是游记)儿时春城旧时花